8月6日下午大金牛,市民和游客行走在青岛万象城门前。(□记者薄克国报道) □资料:方垒 制图:于海员
“一下大雨就看海,小区门口能划船”,这曾是许多城市居民的无奈调侃。在极端天气高发的背景下,强化城市防汛能力刻不容缓。其中,商场停车场及地下层、地铁等地下空间因人流密集、地形复杂,成为防汛工作的重点和难点。
在青岛,作为当地规模最大的购物中心,青岛万象城成功应对了这一挑战——营业十年来,商场各层始终保持雨水“零倒灌”。其背后,除了据守“高地”的设计理念,更是精确细致的管理机制。
出入口都处于地势高点
“启动三级应急响应,安排保洁员提前准备防汛工具,对排水口等进行清理;安全组对各楼层沙箱进行检查,确保沙袋有足够数量,同时对车道出入口等区域提前使用沙袋进行打围……”
7月31日,为应对台风“竹节草”,青岛万象城管业部负责人刘轩硕一边关注着多方信息,一边与一线同事进行沟通。
“出入口都处于地势高点。”刘轩硕说,“围着万象城停车场出入口的街道都有高低差,降雨积水基本顺着街道流进城市下水道管网了。”
当日凌晨,一场急雨倾泻而下,当班工作人员在停车场出入口及时铺设了沙袋。记者看到,中午时分,马路路面还有些湿润,但商场停车场出入口的地面则较为干爽。“依托于商场建设初期的设计,我们日常工作量减轻了很多。”刘轩硕说。
“青岛万象城因地形原因,存在较大高低差,其地下部分应重点考虑防汛和排水情况。”山东省水利勘测设计院的工程技术应用研究员高峰说,这类设施在建设时,就要做好应对局部急降雨或集中降雨的准备。
在青岛万象城建设初期,设计师依据青岛特有的丘陵地形,将12个车行出入口全部抬升悬于低点之上,这一设计使得停车场出现倒灌的情况很难发生。同时大金牛,停车场坡道上下设有排水渠,人行入口前面基本都有小广场和人行道,雨水想要进入商场也得“过关斩将”。
停车场内部则暗藏双排水系统:坡道顶部的明沟截流80%雨水,底部暗沟兜住残余水流。在青岛万象城营业的十年间,11处潜污泵月月保养。刘轩硕介绍:“我们会定期巡检打扫每个排水口、潜污泵,确保每一处防水设施的通过性。坡道顶部排水沟加装了铁网防堵,每月清淤两次,落叶都难留存。”
防倒灌就是防“万一”
“如果真有积水漫到出入口台上,就轮到它们出场了。”拍着满载的沙袋车,青岛万象城管业部工作人员石军告诉记者。
凌晨三点的那场急雨,虽然只持续了一两个小时,但石军的同事依然在停车场的出入口处铺上了沙袋,“虽然建筑有防倒灌的设计,但是防万一嘛。”
防内涝,就是要时时警惕局部集中急降雨带来的影响。石军至今依然记得,2018年6月的一天,白昼瞬间漆黑如夜,暴雨持续倾泻了3个小时,万象城的60个沙袋被车轮压成“扁饼”,雨水却始终未倒灌进场。
“沙袋、挡水板这类防汛工具就放在商场各个出入口,可能不太美观,但力求响应迅速。”石军说。记者看到,在万象城LG层入口,晚上用过的沙袋晾在地上,这是为了防止板结。石军说,商场有2000个沙袋常年备勤,每年要消耗更新数百个沙袋。
旁边几个不锈钢制沙袋车中,存放着值班人员会用到的劳保工具和挡水板。“今年升级了带轮的不锈钢沙袋车,效率比人传手递快一半。”青岛万象城工程部工作人员李伟拍着崭新的推车说。这些经验来自十年实战:当有入口需要物资支援时,相邻入口的物资可以通过室内外的各类通道迅速供应。
“作为一个商场,防水细节的处理非常重要。”刘轩硕带领记者来到停车场内,10台吸水机随时待命,专清车辆带进的积水。“地下停车场防积水,地上停车场也得防跑水,不管是停车区还是商区,场内不能有肉眼可见的积水。”刘轩硕说,如果在极端天气下出现爆管、漏水的情况,工作人员会第一时间处理积水并报告工程部维修,“这样既保证安全,又能带给顾客良好的购物体验。”。
突击演习防患于未然
7月18日,青岛万象城安全管理高级专员陈星宇突然按下手动报警器。
1分钟内,3名安保人员身着绝缘服冲到“漏电处”解救触电人员;3分钟后支援组扛着医疗用具抵达;5分钟战斗组完成事故处铺设——这是万象城每月必演的“135双盲演练”。
进入汛期后,万象城设计了地面有水的情景,进一步突出演练的实战意义。
每个月,青岛万象城的自有员工会参与三到五次专项演练,此外,现场处置演习一年两次,大类演习一年一次。触电、火灾、汛情、高空坠落、新能源车起火……各种预设预案轮番上阵,让员工心里始终绷着一根弦。
“要做到每名一线员工都知道面对突发事件如何处理、疏散和引导,等到真出现这些情况时,风险才能降到最低。”陈星宇说。除了自有员工,万象城租客同样需要参加演练,让员工引导租客,租客帮助顾客。
(大众新闻·大众日报记者 张焕辰)
鑫东财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